竞赛圈   > 周涛:如何从书中学到事物的运作规律,成为有逻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

DC竞赛

  • 关注者 1
  • 关注了

DC竞赛

官方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周涛

 导读 

这是DC堡主周涛论读书系列文章的第二篇。

周涛在前篇说爱书之人有两个特征:一是手头不可无书,二是爱屋及乌。真正从书中获得智慧的人,往往都是乐于阅读的。

在本文中周涛把认识一个领域的阅读方法做了极其简单的概括:自顶而下,先粗后精,首先对一个领域有宏观的把握,再进入每个细的分支。

并且以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为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,从读书方法论到具体推荐的书,也许你能够找到一条好的学习途径。

做一个智慧的读书人……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果要说书对我的作用,我觉得大致可以总结成两个方面,一是以书为师,二是以书为友。

以书为师,首先是求知识。

除了学一些条条款款的知识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学到事物运作的规律

,懂得如何去分析一件事情以及如何定量化地检验你的分析是否正确,

最终成为一个有逻辑能力和有科学素养的人。

读书求知识,要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,先粗后精

首先形成对一个大领域宏观整体的把握,然后才进入到每一个细的分支中。


我将这种整体性的阅读比喻成鸟瞰,就是要从高处从空中往下看,

一下子看到整个地表地势,知道这个国度里面何处有高山、

何处有江海、何处有沟壑、何处有森林。

之后你脑子里面有这么一副全景图,再进入这个国度,

就不会在沟渠中来回打转,反而错过了重要的景观。

同时,你也能够知道每一处景致在支起整个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
我举个例子,当我们读完中学,有了一定数学的基础,

开始要迈进高等数学大门的时候,最好先对数学进行一次鸟瞰。

我推荐大家先看看柯朗写的《什么是数学》以及克莱因写的《古今数学思想》

数学基础扎实一点的,可以进一步读一些很多数学大家联手写的佳著,

例如《数学:它的内容、方法和意义》以及最近新出的《普林斯顿数学手册》。

咀嚼过这些书,再读大学教材甚至深入到某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支,大局观会好很多,不会陷在一些细节里不能自拔。


读书求知识,所涉及的面要广泛。


如果专业方向是理工科,那么除了专业的知识外,在数学、物理、计算机、生物等方向,至少要读掉本科教学最主要的几本书。

类似的,如果是以经济、社会为专业方向,那么经济、金融、社会学、管理学等方向要读到大约本科的水平。以此类推,不一一举例了。

在我看来,本科生的学习本质上是通识教育,是对一个大方向基础性的认识,而研究生教育专业化程度就比较高了。

本科生的课程,往往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最聪明的大学者们智慧的结晶。

事实上,每一个专业方向的本科教学,虽然看起来内容多,其实支撑性的课程只有几门,把这几本教材读了就足够了。

例如要打好物理学的底子,把四大力学——《经典力学》、《电动力学》、《统计力学》、《量子力学》——读读,

作为入门就足够了,至于一些特定方向的应用,例如结构力学、等离子物理、

应用光学等等,或者更深入的内容如量子场论、规范场论、广义相对论等等,就不一定要学习了。

又譬如经济学,把《宏观经济学》《微观经济学》仔细读读,再根据时间和兴趣去看要不要深入了解国际贸易、

会计原理、货币银行学以及林林总总的产业经济学、区域经济学、制度经济学等等。


当然,因为不需要考试,阅读这些教材就可以更多选择也更轻松。

一般而言,国内外名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出了很多版本的教材质量会更高,而大学者写的书往往格局和水平也更高。

举个例子,如果你不需要参加考试,那么就可以选择读陶哲轩的《实分析》,而不是一本四平八稳的实变函数教材。


下期导读

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书为师,第二是求智识。智识不是知识,而是用来统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智慧。

在生活实践和人生体验之外,阅读是形成智识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
下期周涛堡主要和大家分享的,主要是如何读哲学和历史,并从中得到智识。

其方法是哲学从历史开始读,历史从分析开始读。

如果说读自然科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,那么读哲学和历史除了了解世界,还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
周涛:论读书

- DataCastle -


1条评论

分享

1条评论
意见反馈
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分享给周围朋友